防“疫”期間,不能走親訪友的你,是否出現(xiàn)宅家光吃不動、長時間玩手機、吃完就睡的“居家綜合征”呢?這種長時間靜坐少動的狀態(tài)是不健康的。運動是良醫(yī),科學適度的運動鍛煉可提高人體免疫力,有效預防慢性疾病。省級樣板支部、管理系第一黨支部聯(lián)合健康管理與體育保健教研室為您制定了科學運動指南,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動起來。

(一)運動項目
完整的體育運動計劃應包括準備活動、主體運動和整理放松三個主要部分。
1.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能有效提高肌肉溫度,降低肌肉粘滯性,增加肌肉、韌帶的彈性和伸展性,預防運動損傷。同學們可以選擇低強度的原地小跑、熱身操、原地高抬腿、動態(tài)拉伸練習等。



2.主體運動
包括有氧運動、力量訓練和柔韌性訓練,通常將柔韌性訓練放在整理放松部分進行練習。有氧運動可以選擇跳繩、有氧健身操、高強度間歇運動等;力量訓練可用小重量的啞鈴、彈力帶或礦泉水瓶等輔助物進行練習。



3.整理活動
在主體運動階段結(jié)束后立即進行低強度的拉伸放松練習,可幫助血液從肌肉返回心臟,降低因運動而引起的肌肉酸痛的程度。整理活動以柔韌性訓練為主,可采用簡單的瑜伽練習或靜力性伸展幫助全身放松。


(二)運動強度
運動時以自我能夠承受并有一定的疲勞為度。適宜的運動強度是最大心率的60~80%。最大心率的簡易算法:最大心率=220-年齡(年);或是通過運動手環(huán)來監(jiān)測心率變化,及時調(diào)整運動強度,注意循序漸進增加強度。


(三)運動時間
每次運動的時間至少30分鐘,可根據(jù)個人情況適當延長。提高心肺適應水平有效的一次鍛煉時間是20~60分鐘,適應水平低的鍛煉者需20~30分鐘,適應水平高的鍛煉者需40~60分鐘。進行低強度的練習時間應長于高強度的練習時間。
(四)運動頻率
建議每周進行不少于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有氧運動天天做,力量訓練隔天做,柔韌性訓練隨時做。
(五)其他注意事項
1.鍛煉應穿好運動服、運動鞋,避免穿拖鞋進行運動,注意運動周邊環(huán)境的安全;
2.無運動基礎或日常為靜坐少動狀態(tài)的人,應至少每小時站立或從事其他形式的較低強度體力活動5~10分鐘,增加生活中的體力活動,初次進行運動時強度不可過大;
3.注意運動中的呼吸方式,應加大呼吸深度,提高換氣效率,可采用腹式呼吸,不要憋氣;
4.正常運動時,間歇時間不要過長,否則身體會變冷,健身效果會減弱;運動強度稍大時,不可突然停止,應慢慢降低強度;
5.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如全身不適、無力、胸悶、氣短等現(xiàn)象,應立刻停止運動;
6.運動后的放松活動必不可少,可以減少突然停止運動對身體的損害,同時降低機體的疲勞,加快恢復,避免傷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