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精神,堅定“四個自信”,我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書社原夢隊(簡稱“讀書社”),于2020年3月3日晚7點在學習通、QQ群等網(wǎng)絡平臺開展《平“語”近人》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專題學習。

本專題“腹有詩書氣自華”,從三個層面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勸學”的思想:第一部分,從“學如弓弩,才如箭鏃”這一典故切入,以“學習是人生成長之梯”為重點,闡發(fā)“為何學”的問題,學問的根基就好比是弓弩,才能就好比是箭頭,只要依靠厚實的見識來引導,就可以讓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正中目標。為我們解讀為什么要學習、掌握學習的意義提供了四個維度,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這四個維度層次豐富,角度也很全面。第二部分,基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一典故,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各種知識書籍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書籍”等方面,闡發(fā)“學什么”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讀書學習,給過三個參考方向: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二是做好工作所需要的各種知識書籍;三是古今中外,特別是我們國家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書籍。青年人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yè)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年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年青春搏擊的能量。第三部分,從“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一典故講起,以“學用結合、知行合一”為重點,闡發(fā)“怎么學”的問題。博學,就是廣泛地學習;審問,就是仔細地詢問;慎思,就是努力地思考、謹慎地思考;明辨,就是清楚地分辨;篤行,就是忠誠地踐行。這五個層次,彼此之間是相互遞進的關系。

結合本專題內(nèi)容,熊老師拋出如下問題:“弓弩”“箭鏃”“箭靶”三者什么關聯(lián)?清朝文學家袁玫的《苔》詩體現(xiàn)了怎樣的精神?如何運用人才學中的蓄電池理論?結合“學”“問”“思”“辨”“行”,談談你對學習方法的理解?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師生思想不斷交集,結合實際的知識學習充滿了魅力與力量。通過學習,作為朝氣蓬勃的青年一代,同學深深體會到,有義務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闡釋與廣泛傳播,也有責任傳遞社會正能量。同時運用新媒體的形式,將傳統(tǒng)文化和思想政治結合在一起,從朗朗上口的古詩詞中也理解了很多思想。在熊美蘭老師的帶領下,大家一起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談話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經(jīng)典名句,收獲頗多。由于此次疫情特殊時期,學習條件不能媲美學校課堂條件的情況下,同學們在云端中仍然能保持良好學習狀態(tài),竭盡所能地完成學習任務,不僅是對指導老師是一個挑戰(zhàn),對于同學們而言,更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在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中國獨特創(chuàng)新的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正發(fā)揮出空前效應,凝聚起強大的合力。新冠肺炎出現(xiàn)后,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讓所有人都待在安全的地區(qū),自己卻連夜只身前往武漢;李蘭娟院士,年過古稀仍奔波一線;陳薇院士,大年初二就奔赴武漢……一封封請戰(zhàn)書,一枚枚紅手印,一句句誓言,一個個最美逆行者,千千萬萬醫(yī)護人員、科研人員、人民警察、基層工作者、志愿者全情投入、日夜奮戰(zhàn)。
劉恒昌先生對此次疫情禮贊:“疫情無情人有情,前沿抗擊黨先行。軍民奮起千鈞棒,不斬病魔不收兵?!闭^“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當前防疫工作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沖鋒在前線的白衣戰(zhàn)士還沒有勝利歸來,站在后方的同學們一定不能放松,積極構筑群防群治嚴密防線,耐心等待前線戰(zhàn)士的捷報佳音。
“病毒兇未已,萬馬戰(zhàn)猶酣”,相信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英雄的中國人民定能齊心協(xié)力,戰(zhàn)勝“新冠"病魔?;赝麣v史,黨和人民事業(yè)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一直是在應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中走過來的。面向未來,只要我們增強學習本領,掌握硬核實力,不斷錘煉素質(zhì)品質(zhì),不辜負“腹有讀書氣自華”,就一定能戰(zhàn)勝一切風險挑戰(zhàn)、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撰稿:林嫻靜 指導:熊美蘭 審稿:來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