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職場的3個很重要,錯過你會遺憾!
一、第一印象很重要
第一印象,做適合的人、行合適之事。你是去工作,說白了,就是去打工賺錢,是去干活的。穿的美若天仙、或者帥得和流川楓一樣,人家一看就覺得你屬于家境太好、不好好工作、指揮不動的那種,自然不會喜歡你。
而實際上,你是非常吃苦耐勞、勤勤懇懇的人。但誰又會有那么多時間關心你華麗外表下也有“華麗的內涵”,大家都很忙。
所以,剛進入職場第一步,你就被OUT了。
而且,刻板印象很難改變,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真的要轉變大家對你的看法,是一件極耗時間、耗精力、耗心力的大工程,一年、兩年......轉折點還要善于把握時機,都是心計活。
達爾文進化論,適者生存,職場同理。沒有最好的人,只有最合適的人。讓自己朝著崗位需求的方向發(fā)展,而不是太彰顯個性,不然你會成為一個笑話。大家看著奇形怪狀的你,淡淡一笑,撇過兩個字:幼稚。
高校輔導員,兼顧管理者和教師的雙重身份。讓自己外表成熟、做事沉穩(wěn)、說話合理總是對的。像我這種頂著長相太嫩、經驗不足硬傷的導員來說,只能多做事、多思量、多領悟、少說話,讓自己盡快從學生過渡到教師的角色。
二、師生關系很重要
師生關系,莫輕言批評、莫輕言教育。昨天你也還是個純純的學生,今天你搖身一變成為輔導員老師。一日之隔,你能立馬角色轉換的完美無缺嗎?不能。
我們是人,不是神。所以,不要學生一點點錯誤就抓過來,大加批評,搞得自己和教育家一樣,喋喋不休。我們自己是學生的時候,不也經常有各種天真的想法、逗逼的行為。只不過,現在是老師,但老師也會犯錯。都是過來人,人人平等,學生和老師都值得被尊重。
我們的優(yōu)勢在于,我們親身經歷過學生時代,應該更懂學生。從學生的角度換位思考他們想法的初衷、行為的緣由,從而進行引導工作,讓親們認識到要解決問題是必要的,但方式方法是不對的,我們可以一起更好的把問題解決,達到學生、老師、學校、家長“四點”共贏的良好局面。
其實,剛開始,我也會懊惱。我懊惱,為什么有的學生不乖,為什么學生思想奇特,為什么我走不進學生心理。后來,我發(fā)現,是有時候我會很自然的把自己凌駕于學生之上,缺乏包容心、耐心、同理心。慢慢地,我嘗試多與學生相處、交流、對話。他們說我,管得太多、太細,覺得被束縛,會抵觸。
年輕老師更難一開始就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后來我明白,放養(yǎng)比圈養(yǎng)更適合學生成長。彼此間達成協(xié)議,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做得好怎樣,做得不好會怎樣,大家了然于心即可,學生會在這個區(qū)域內給你創(chuàng)造奇跡,因為他們覺得你信任他。我更愿意做和藹和親的“莊姐姐”。我相信,仁政遠強于“施暴”。
三、同事關系很重要
同事關系,敬資歷之人、重和諧共處。忽然從學生,一秒鐘變老師,各種不適應。學生時代山花爛漫,工作歲月金戈鐵馬?也不盡然。
人總要在一定的階段做該做的事,總要工作,總要成長的,把握好了,工作歲月會讓你達到人生頂峰。
作為職場小菜鳥,見了誰都是前輩,見了誰都應當恭恭敬敬。我們辦公室的哥們說過,前輩是要后輩拿磚塊拍他的。他是一個真心希望長江后浪推前浪的前輩,各種不吝賜教,巴不得你都學會了,他就很開心。職場有這樣的資歷人,我們是幸福的。
敬資歷之人,不僅僅因為他們是最豐富的教科書、最強大的技能寶典、最快捷的百事通,還有你可以學到除工作技能之外,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的做人方法。
我曾做過一個比喻,工作單位就像蜂巢,工作人員就是一只只蜜蜂,工作就是蜜蜂每天要完成的任務,工作伙伴就是共同完成任務的一群小伙伴,任務完成就有飯有,完不成就會被罰沒飯吃。
我們與同事之間應是“共存的關系”,合作完成任務,只不過能力有大小、分工有不同。作為小菜鳥,身邊都是有資歷之人,遇到前面提到過的愿意提拔協(xié)助新人的前輩是大多數的,不小心遇到尸位素餐的,要學會忍讓、和平相處。
這樣的前輩,一則是真的淡泊人生,想安穩(wěn)過日子,不喜爭名奪利,二則有自己的故事和不同常人的經歷,惹不起。大家共處,和諧最重要,學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大事都有領導把關呢,怕什么!何況,新人剛起步,自然要多學多干,不要抱怨,不要拿自己的標準衡量別人,每個人都不同,做好自己手頭的事最重要。
一位前輩和我說過:上天沒有給你現在想要的,不是你不配,而是要在適合的時機給你更好。
也許,像我這樣的人,吃過苦頭才知道變乖。只希望小伙伴的職場生涯都順順利利。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有工作崗位的親們努力賺錢,在找工作的親們再接再厲。